top of page

自己的水自己配!— 咖啡專用水入門

已更新:2021年12月24日

你也可以變成「水哥」!



在探索咖啡的過程中大家常常會買一堆濾杯、手沖壺,也嘗試調整沖煮手法,想找出適合自己的甜蜜點。或者有時候只是換換病發作,覺得「買了這個,我的咖啡應該會更好喝吧?」。


但我們通常會忽略水質的重要性。

有時候調整沖煮手法或換器材,欸?感覺有差欸?

但搞不好是有些變因我們沒有控制好。

水,就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角色,特別是如果只是簡單過濾,沒有經過軟化或RO設備,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。例如下雨後自來水的TDS通常會下降,水中離子的成分也會改變;更別提不同地區水質差異大,自己烘的豆子拿到別地方沖味道整個變了!



其實自己DIY控制水質成本真的不高!

如果想要每天都喝到好喝的咖啡,自己配水是事半功倍的做法。如果想要增進烘焙或沖煮功力,更應該自己配水。除了避免不確定變因,也可以優化咖啡風味的呈現。



原料:

1. 礦物質:你想要加的各種鹽類(離子化合物),記得買食用級的。

2. 純水:可以去檢驗合格的加水站提RO水,或是去超市買桶裝純水,不然就是自己裝RO淨水系統。無論怎麼取得水源,建議要用TDS計測量看看,盡量壓在10ppm以下,越純越好,這樣才方便「加料」。


器材:

裝濃縮液的1公升容器:選可以密封的罐子,開口大一點方便操作,不要有味道。玻璃材質為佳。

烤箱+耐熱陶瓷容器:有些鹽類很容易吸收濕氣,若沒有烘乾,很難控制濃度。

秤:建議精度要到0.01g。

滴管:用來抽取濃縮液,有刻度比較方便。


配製方法:

接下來我們要製作1000g,濃度0.1%的濃縮液。

每1g 濃縮液溶於 1L 純水後約提供 1ppm的目標離子(表格中底線部分)。


為什麼要配成濃縮液呢?因為通常每一次沖煮需要的量很小,非常難秤取,誤差也會很大

配成濃縮液比較好取用,每次取用時誤差也會比較小。


1. 依照下表建議溫度,需要除水的鹽類先烘乾。

2. 在玻璃瓶裡依照鹽類質量秤取鹽類,加入相應的純水,稍微攪拌讓固體完全溶解。

註1:氯化鎂在空氣中加熱到超過攝氏135度後可能會產生氯化氫氣體,請勿嘗試

註2:氯化鈣溶於水會放出大量的熱,操作時要注意。絕對不要把沒有稀釋的氯化鈣吃下去

註3:檸檬酸根離子可以增加鹼度,使用檸檬酸鈣會同時增加鈣離子濃度與鹼度

註4:請勿過量服用鉀離子,腎病變者應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是否適宜使用

註5:碳酸氫鈉加熱後會分解,不需要加熱乾燥


使用方法:

使用時,用滴管依喜好的比例吸取濃縮液滴入純水中,然後用TDS計測量確認。


假設我們今天要配成AQUACODE的比例,總溶解固體TDS = 118ppm。

取含有鈣離子的濃縮液(氯化鈣或檸檬酸鈣)6.3g、鎂離子濃縮液16.9g、鈉離子濃縮液0.6g、鉀離子濃縮液0.6g,加入975.6g純水,使溶液總重為1000g即可。


註:要怎麼分辨自己買到的氯化鎂、硫酸鎂、氯化鈣是無水的還是水合物呢?

先請供應商提供詳細的資訊,

如果供應商沒有提供,也可以自己判斷。通常無水的鹽類是粉末狀,或是小球狀。

水合物通常是結晶狀的,類似冰糖。



2,110 次查看1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